课程简介
山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城市,历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趵突泉涌,明湖之畔,家家户户流水潺。济南作为齐鲁文化的交汇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泉水文化和名士文化又赋予了其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特色。
“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人文自然,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 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教育家陶行知提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的主张,其深 层意蕴在于让大自然和社会都成为课堂,使学校与自然、社会环境血脉相通。研学旅行让学 生走出校园,走到鲜活的生活中去,通过自我管理、 自我规划、 自我约束等,对拓展视野、增进学识、锤炼意志等具有重要价值。
课程目标
(一)价值体认: 通过观察和探究景观,了解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培养尊重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责任担当: 通过感受家乡河山之美和家乡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研学过程中,培养规则意识,提升自理能力。
(三)问题解决: 通过对景观的认识和实践,了解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创新意识: 通过绘制景观的图画,形成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
跟随老舍先生《趵突泉》找寻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泺源堂 ”下观趵突腾空盛景:“看 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 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 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 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老舍先生的一句话道出趵突泉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跟随宋代词人李清照,探访故居所在,漱玉泉边,相传她曾于此掬水梳妆,填词吟诗,作品《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大家品读《声声慢》,感受《漱玉集》的婉约之美……1 探寻趵突泉名字的由来,分析趵突泉的成因,拓展了解中国四大名泉知识。2 背诵描述济南泉水的名言绝句。3 聆听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平故事,总结“词压江南,文盖塞北”的“词国皇后”不同时期作品的特点。之首,“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前世今生
资源选择
站点1:【天下第一泉景区】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是国家重点公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由“一河(护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四园(趵突泉公园、环城公园、五龙潭公园、大明湖风景区)”组成,景区的名泉具有突出、普遍观赏价值,具有独特性、稀有性和濒危性的优势,是集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课程实施
研学阶段 | 研学站点 | 研学时间 | 研学内容 |
研学前 | 学校 | 研学前一周 | 研学实践教师 | 1.研究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目标。 2.收集相关资料,走访和规划研学线路。 3.制定研学方案、研学安全预案、外出审批报告等。 4.设计研学课程手册。 |
研学前三天 | 5.准备研学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物资。 6.确定车辆、随车人员及具体负责事项。 7.与资源单位对接,确保研学流程顺利。 |
研学前一天 | 8.指导学生划分研学小组。 9.根据研学前期的资料整理和教学,针对性地提出研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10.为学生召开主题安全教育班会。 |
研学前一天 | 学生 | 11.了解行程安排。 12.填写研学课程手册基本信息。 13.预习研学课程手册中要求提前了解的知识。 14.对照物品清单,准备个人物品。 15.学习研学安全常识。 16.完成小组分工。 |
研学中 | 资源站点1 | 9:00-11:00 | |
资源站点2 | 13:50-17:00 | |
研学后 | 学校 | 研学次日 | 活动一、整理资料 活动二、成果展示 活动三、拓展延伸 |
(一)行前课程
1.了解研学活动
研学实践教师带领学生根据研学课程手册,查询研学主题相关知识,收集的相关资料,熟悉研学活动地点、主题、路线和活动场所。
2.安全教育
研学实践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研学前的安全教育,如学习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守则,了解安全公约中涉及的研学安全问题并签订安全公约,了解紧急情况的处置流程。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注意事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行中课程
课程一:********
研学地点:**********
故事导入:*********
活动一:****
*********
(三)行后课程
1.整理资料
引导学生完善研学课程手册,制作研究性学习思维导图,整理实践作品、照片与视频等材料。
2.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文材料、实践作品、视频等方式汇报研学成果。
3.拓展延伸
学生调查了解山东省其他地市标志性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大美家乡”“好客山东”走进青少年心中。
课程评价
评价维度 | 评价指标 | 评价主体 | 总评 |
优 | 良 | 加油 | 自评 | 组评 | 师评 |
合作交流 | 积极主动与同学合作 | 能够参与小组活动 | 偶尔与同学合作 |
|
|
|
|
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 可以听取同学的意见,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 偶尔听取同学的意见,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
|
|
|
|
探究学习 | 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做好记录 | 能够观察并进行初步的思考,进行记录 | 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思考 |
|
|
|
|
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 遇到问题时尝试寻求解决方法 | 问题意识不强 |
|
|
|
|
情感态度 | 积极主动参与研学的各项活动,对班级和小组活动贡献很大 | 参与研学的各项活动,能对班级和小组活动作出贡献 | 不积极参与研学的各项活动 |
|
|
|
|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担当意识 | 有一定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 责任和担当意识不强 |
|
|
|
|
实践创新 | 乐于展示有新意的研学实践作品、方案等 | 自主完成研学实践作品、方案等 | 在教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研学实践作品 |
|
|
|
|
规则遵守 | 研学实践过程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和规避危险 | 能够遵守规则和规避危险 | 能够在提醒下遵守规则和规避危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