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生态环境类研学实践课程。本课程将带领小学高年级学生走进昌乐远古火山口和临朐淌水崖水库,进行时长一天的研学实践。通过实地观察两处极具特色的景观和探究实践活动,感受乡土河山之美,增强对家乡热爱之情。
课程目标
(一)价值体认: 通过观察和探究家乡的两处景观,了解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培养尊重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责任担当: 通过感受家乡河山之美和家乡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研学过程中,培养规则意识,提升自理能力。
(三)问题解决: 通过实地勘察火山口,描述火山口和火山石的特征,提高观察能力;通过模拟火山喷发小实验,初步了解火山形成的原理和火山爆发的过程;通过实地考察淌水崖水库大坝外景,参观淌水崖水库纪念馆,初步了解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模拟建造大坝和水力发电模型制作活动,初步、步了解— 18 —坝体结构知识和水电站原理。
(四)创新意识: 通过绘制火山石和水库的图画,形成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
自然地貌参观:参观昌乐火山口的喷发遗址、临朐淌水崖水库,了解火山石、蓝宝石、大坝、水电站的知识。
科普知识探索:了解潍坊地区的地质灾害、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初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创新实践体验:模拟火山喷发实验,观察思考火山成因;观察火山石的形状结构和淌水崖水库的结构,绘制图画;模拟建造大坝,初步了解大坝的结构设计;制作水力发电模型,初步了解水电站原理。
资源选择
站点1:【昌乐桂河湿地公园】昌乐远古火山口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城南约18 公里的团山子顶端,距今约有 1800 万年,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较为罕见的火山地貌之一,它为地质学家、学生探究和学习新生代构造运动、岩浆运动和地质地震学提供了重要实地资料。
站点2:【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临朐淌水崖水库是山东省第三批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山东省红色研学基地,2015 年被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评为“潍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九山镇宋王庄村西南 2 公里处,它是上世纪 70 年代 6000 多位九山公社民工,在群山中修建起的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亚洲第一浆砌石十连拱— 19 —大坝”。它为学生学习水利工程建设、力学原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党员艰苦奋斗精神等提供了真实的资料。
站点3:【山东省地质博物馆】山东省地质博物馆位于济南市历山路,是中国地方综合性地质科学博物馆。博物馆陈列内容有矿产资源,各种矿物、岩石及宝石,地质现象,地层、古生物化、石标本,各种矿物、岩石,并有典型矿床实例。其中珍品有栖霞境内发现的重812.5 克的大块自然金晶簇、莱州(掖县)和招远的自然金块(狗头金)、沂蒙山区的呈各种晶形的原生金刚石和金刚石砂矿标本以及镶嵌在金伯利岩上、晶形完好的一颗八面体金刚石。博物馆有四个展室,第一展室为山东省矿产资源标本;第二展室为山东宝玉石、彩石和山东“三石”饰材,陶瓷、琉璃、山石、盆景石及鲁砚等工艺品标本;第三展室为地质科普宣传;第四展室展出山东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典型矿床实例。
课程实施
研学阶段 | 研学站点 | 研学时间 | 研学内容 |
研学前 | 学校 | 研学前一周 | 研学实践教师 | 1.研究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目标。 2.收集相关资料,走访和规划研学线路。 3.制定研学方案、研学安全预案、外出审批报告等。 4.设计研学课程手册。 |
研学前三天 | 5.准备研学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物资。 6.确定车辆、随车人员及具体负责事项。 7.与资源单位对接,确保研学流程顺利。 |
研学前一天 | 8.指导学生划分研学小组。 9.根据研学前期的资料整理和教学,针对性地提出研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10.为学生召开主题安全教育班会。 |
研学前一天 | 学生 | 11.了解行程安排。 12.填写研学课程手册基本信息。 13.预习研学课程手册中要求提前了解的知识。 14.对照物品清单,准备个人物品。 15.学习研学安全常识。 16.完成小组分工。 |
研学中 | 资源站点1 | 9:00-11:00 | |
资源站点2 | 13:50-17:00 | |
研学后 | 学校 | 研学次日 | 活动一、整理资料 活动二、成果展示 活动三、拓展延伸 |
(一)行前课程
1.了解研学活动
研学实践教师带领学生根据研学课程手册,查询研学主题相关知识,收集昌乐火山和临朐淌水崖水库的相关资料,熟悉研学活动地点、主题、路线和活动场所。
2.安全教育
研学实践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研学前的安全教育,如学习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守则,了解安全公约中涉及的研学安全问题并签订安全公约,了解紧急情况的处置流程。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注意事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行中课程
课程一:探秘远古火山口群,邂逅蓝宝石的前生今世研学地点:昌乐古火山口
故事导入:讲述关于火山的故事,讲解火山喷发的大致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火山喷发伴随的高温高热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以及对社会和地球环境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近火山口,一起去探秘吧。
活动一:走近火山口
沿火山石铺就的石阶,走近火山口,近距离地感受远古的遗迹、自然的神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访谈等方法,完成以下任务。
1.观察火山口的形状和样貌特征,结合研学实践教师的提示— 21 —(因为采石,造成火山口的部分缺失),小组讨论,选出代表把探究结果描述给大家听。
2.走近火山石,仔细观察,火山石是什么形状的?尝试把你面前火山石的样子画下来。
3.火山石的横切面是六边形,交流一下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天然景象为六边形?思考大自然为什么这么钟爱六边形?认真思考,访谈研学实践教师,把你探究的答案写下来。
(三)行后课程
1.整理资料
引导学生完善研学课程手册,制作研究性学习思维导图,整理实践作品、照片与视频等材料。
2.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文材料、实践作品、视频等方式汇报研学成果。
3.拓展延伸
学生调查了解山东省其他地市标志性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大美家乡”“好客山东”走进青少年心中。
课程评价
评价维度 | 评价指标 | 评价主体 | 总评 |
优 | 良 | 加油 | 自评 | 组评 | 师评 |
合作交流 | 积极主动与同学合作 | 能够参与小组活动 | 偶尔与同学合作 |
|
|
|
|
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 可以听取同学的意见,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 偶尔听取同学的意见,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
|
|
|
|
探究学习 | 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做好记录 | 能够观察并进行初步的思考,进行记录 | 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思考 |
|
|
|
|
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 遇到问题时尝试寻求解决方法 | 问题意识不强 |
|
|
|
|
情感态度 | 积极主动参与研学的各项活动,对班级和小组活动贡献很大 | 参与研学的各项活动,能对班级和小组活动作出贡献 | 不积极参与研学的各项活动 |
|
|
|
|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担当意识 | 有一定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 责任和担当意识不强 |
|
|
|
|
实践创新 | 乐于展示有新意的研学实践作品、方案等 | 自主完成研学实践作品、方案等 | 在教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研学实践作品 |
|
|
|
|
规则遵守 | 研学实践过程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和规避危险 | 能够遵守规则和规避危险 | 能够在提醒下遵守规则和规避危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