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中指出:“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黄河口湿地研学旅行课程旨在落实习总书记要求,让中小学生走进黄河入海口,观黄河入海奇观,赏生态湿地壮美,体验生态特色文化,品味湿地生态和谐,体验生态科技之光,生发湿地保护之情。
课程目标
(一)价值体认: 通过观察和探究景观,了解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培养尊重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责任担当: 通过感受家乡河山之美和家乡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研学过程中,培养规则意识,提升自理能力。
(三)问题解决: 通过对景观的认识和实践,了解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创新意识: 通过绘制景观的图画,形成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
(一)了解湿地知识。通过黄河、湿地、鸟类、植物等线索,学习黄河口湿地知识,认识湿地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内在机理等知识。
(二)感受湿地文化。通过课程化、互动化、娱乐化的活动设计,让学生领略黄河文化、湿地文化、自然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科技文化,增强热爱家乡和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增强湿地保护意识。通过特定项目展示,进行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价值演示,让学生全面了解,认识湿地、感受湿地,进而热爱湿地、保护湿地。
(四)激发科学研究兴趣。通过对湿地生态的观察探究、互动体验、小组讨论和微课题参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五)提高沟通合作能力。通过集体活动,学会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
资源选择
站点1:【昌乐桂河湿地公园】昌乐远古火山口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城南约18 公里的团山子顶端,距今约有 1800 万年,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较为罕见的火山地貌之一,它为地质学家、学生探究和学习新生代构造运动、岩浆运动和地质地震学提供了重要实地资料。
站点2:【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临朐淌水崖水库是山东省第三批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山东省红色研学基地,2015 年被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评为“潍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九山镇宋王庄村西南 2 公里处,它是上世纪 70 年代 6000 多位九山公社民工,在群山中修建起的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亚洲第一浆砌石十连拱— 19 —大坝”。它为学生学习水利工程建设、力学原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党员艰苦奋斗精神等提供了真实的资料。
站点3:【山东省地质博物馆】山东省地质博物馆位于济南市历山路,是中国地方综合性地质科学博物馆。博物馆陈列内容有矿产资源,各种矿物、岩石及宝石,地质现象,地层、古生物化、石标本,各种矿物、岩石,并有典型矿床实例。其中珍品有栖霞境内发现的重812.5 克的大块自然金晶簇、莱州(掖县)和招远的自然金块(狗头金)、沂蒙山区的呈各种晶形的原生金刚石和金刚石砂矿标本以及镶嵌在金伯利岩上、晶形完好的一颗八面体金刚石。博物馆有四个展室,第一展室为山东省矿产资源标本;第二展室为山东宝玉石、彩石和山东“三石”饰材,陶瓷、琉璃、山石、盆景石及鲁砚等工艺品标本;第三展室为地质科普宣传;第四展室展出山东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典型矿床实例。
课程实施
研学安排(夏季,3天时间)
过程 | 时间 | 内容 | 地点 |
研 学 前 准 备 | 提前 5—7天 | 研学知识储备。①黄河相关知识和党和国家治理、开发、保护黄河有关政策。②湿地含义、特征、功能、恢复保护等相关知识。③黄河口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 学校和家中 |
提前 1—2天 | 研学任务清单。①我与黄河口湿地合影。②了解黄河口湿地保护现状,提出保护建议。③撰写一篇研学心得。④起草一篇黄河口湿地保护倡议书。 | 学校 |
研学组织工作。①团队建设。②安全教育。③集体纪律教育。④应急预案。 | 学校 |
研 学 体 验 | 第一天 | 特色主题课堂: ①黄河篇。观壮美黄河;观河海交汇。(8:30 —11:30) ②湿地篇。栈道漫步;鸟岛观鸟;泥滩捉蟹。(14:30—17:30) ③分组讨论。(19:30—20:30) | 黄河口湿地 |
第二天 | 特色主题课堂: ①鸟类篇。相约鸟类博物馆;观察野生鸟类。(8:30 —11:30) ②植物篇。认识湿地植物;进行植物监测。(14:30—17:30) ③分组讨论。(19:30—20:30) |
第三天 | 特色主题课堂: ①海洋牧场篇。感知海洋牧场;体验生态养殖。(8:30 —11:30) ②知青小镇篇。相聚知青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14:30—17:30) ③闭营仪式。(19:30—20:30) |
研 学 总 结 | 游后 1—2天 | ①完成研学任务清单。②集体交流研学心得和成果。③完成研学旅行评价。④档案建设。 | 学校和家中
|
(一)行前课程
1.了解研学活动
研学实践教师带领学生根据研学课程手册,查询研学主题相关知识,收集研学的相关资料,熟悉研学活动地点、主题、路线和活动场所。
2.安全教育
研学实践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研学前的安全教育,如学习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守则,了解安全公约中涉及的研学安全问题并签订安全公约,了解紧急情况的处置流程。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注意事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行中课程
课程一: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研学地点:东营市垦利区
活动一:
环节1:观大美黄河。
①近距离观察黄河,了解黄河水流特点、水深、含沙量及“地上悬河”形成原因。
②登上远望楼,眺望黄河及沿岸景象,感受苍茫黄河东流去的壮观景象。
环节2:观河海交汇。
乘船沿着黄河进入渤海,了解黄河注入渤海的位置。欣赏黄河与渤海交汇形成的“黄蓝交汇”壮美奇观。
研学任务:
①想一想:如何测量黄河的含沙量?
②问一问:为什么黄河流入渤海会形成“黄蓝交汇”的壮观景象?
③说一说:如何保护和开发治理黄河?
④查一查:国家关于黄河的有关政策。
(三)行后课程
1.整理资料
引导学生完善研学课程手册,制作研究性学习思维导图,整理实践作品、照片与视频等材料。
2.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文材料、实践作品、视频等方式汇报研学成果。
3.拓展延伸
学生调查了解山东省其他地市标志性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大美家乡”“好客山东”走进青少年心中。
课程评价
评价维度 | 评价指标 | 评价主体 | 总评 |
优 | 良 | 加油 | 自评 | 组评 | 师评 |
合作交流 | 积极主动与同学合作 | 能够参与小组活动 | 偶尔与同学合作 |
|
|
|
|
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 可以听取同学的意见,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 偶尔听取同学的意见,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
|
|
|
|
探究学习 | 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做好记录 | 能够观察并进行初步的思考,进行记录 | 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思考 |
|
|
|
|
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 遇到问题时尝试寻求解决方法 | 问题意识不强 |
|
|
|
|
情感态度 | 积极主动参与研学的各项活动,对班级和小组活动贡献很大 | 参与研学的各项活动,能对班级和小组活动作出贡献 | 不积极参与研学的各项活动 |
|
|
|
|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担当意识 | 有一定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 责任和担当意识不强 |
|
|
|
|
实践创新 | 乐于展示有新意的研学实践作品、方案等 | 自主完成研学实践作品、方案等 | 在教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研学实践作品 |
|
|
|
|
规则遵守 | 研学实践过程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和规避危险 | 能够遵守规则和规避危险 | 能够在提醒下遵守规则和规避危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