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
(一)价值体认: 了解蓝色海洋文化,认识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敬畏海洋,落实在研学中的集体出行等实际行动上,做好赶海、游泳等安全防范准备,做一个文明的研学者。
(二)责任担当: 了解蓝色海洋文化,认识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敬畏海洋,落实在研学中的集体出行等实际行动上,做好赶海、游泳等安全防范准备,做一个文明的研学者。
(三)问题解决: 在中国地图上标出刘公岛的位置,在刘公岛及其附近海域图上量算出刘公岛与幸福门、天津、日本和韩国的距离,标注甲午海战的作战海域,根据日本战舰的航速、航线估算日舰到达作战海域所需的时间,说出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思考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在刘公岛周边海域的原因。
(四)创新意识: 研学刘公岛,认识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探究甲午国殇的原因,感受战争的悲壮和耻辱,树立维护海洋权益意识,励志实现海军强国梦。
课程实施
研学阶段 | 研学站点 | 研学时间 | 研学内容 |
研学前 | 学校 | 研学前一周 | 研学实践教师 | 1.研究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目标。 2.收集相关资料,走访和规划研学线路。 3.制定研学方案、研学安全预案、外出审批报告等。 4.设计研学课程手册。 |
研学前三天 | 5.准备研学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物资。 6.确定车辆、随车人员及具体负责事项。 7.与资源单位对接,确保研学流程顺利。 |
研学前一天 | 8.指导学生划分研学小组。 9.根据研学前期的资料整理和教学,针对性地提出研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10.为学生召开主题安全教育班会。 |
研学前一天 | 学生 | 11.了解行程安排。 12.填写研学课程手册基本信息。 13.预习研学课程手册中要求提前了解的知识。 14.对照物品清单,准备个人物品。 15.学习研学安全常识。 16.完成小组分工。 |
研学中 | 资源站点1 | 9:00-11:00 | |
资源站点2 | 13:50-17:00 | |
研学后 | 学校 | 研学次日 | 活动一、整理资料 活动二、成果展示 活动三、拓展延伸 |
(一)行前课程
1.了解研学活动
研学实践教师带领学生根据研学课程手册,查询研学主题相关知识,收集研学的相关资料,熟悉研学活动地点、主题、路线和活动场所。
2.安全教育
研学实践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研学前的安全教育,如学习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守则,了解安全公约中涉及的研学安全问题并签订安全公约,了解紧急情况的处置流程。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注意事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行中课程
课程一:刘公岛
研学地点:威海市环翠区
活动一:
在中国地图上标出刘公岛的位置,在刘公岛及其附近海域图上量算出刘公岛与幸福门、天津、日本和韩国的距离,标注甲午海战的作战海域,根据日本战舰的航速、航线估算日舰到达作战海域所需的时间,说出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思考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在刘公岛周边海域的原因。
(三)行后课程
1.整理资料
引导学生完善研学课程手册,制作研究性学习思维导图,整理实践作品、照片与视频等材料。
2.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文材料、实践作品、视频等方式汇报研学成果。
3.拓展延伸
学生调查了解山东省其他地市标志性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大美家乡”“好客山东”走进青少年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