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齐河博物馆群”项目占地5000亩,总投资120亿元,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外围四周护城河环绕,河内侧古城墙环绕,城墙内叠山理水,建有“19个博物馆”。
项目由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分会会长王贵祥教授及其团队历经八年规划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将古典建筑与古典园林艺术有机结合,19个博物馆设计仿照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进入中国人心灵世界、且产生民族情感、已被战火毁掉的标志性古代建筑,将其等尺度复原,并融入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美术、雕塑、壁画、民俗、园林艺术、建筑艺术之精华,通过山水造园营造手法和宏大的山水格局,建成集传统建筑、自然文化、教育成长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典园区,是中国高品质、高品位的历史文化与古典建筑的艺术综合体。
课程目标
(一)价值体认: 穿越历史,走近古建筑,感受古建筑之美;
勿忘国耻,牢记使命—西洋楼、方壶胜境爱国研学之旅
神奇的“桥”----传统桥梁文化之旅
回到白垩纪,与恐龙同行,领略古生物化石奇观;
地心历险,寻宝地矿博物馆,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
书墨翰香,探秘状元进士墨宝斋,品味书法艺术神奇。
(二)责任担当: 参观齐河博物馆群,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特点,感受中国古代建筑之美,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问题解决: 参观状元进士墨宝斋,感受书法艺术之美,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创新意识: 对比圆明园部分复原建筑和现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课程内容
1.参观齐河博物馆群,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特点,感受中国古代建筑之美,树立民族自豪感。
2.对比圆明园部分复原建筑和现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参观古化石博物馆,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研究价值。(1课时)
4.参观地矿博物馆,了解各种矿物的特点、形成和利用价值。
5.参观状元进士墨宝斋,感受书法艺术之美,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
资源选择
站点1:【山东省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齐河博物馆群】齐河博物馆群项目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由蓬莱八仙过海旅游集团旗下坤河旅游开发公司投资120亿元全力打造,规划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书画艺术馆、根雕博物馆、地矿博物馆、古生物化石馆、动物标本馆、盛世瓷器博物馆等20个不同主题的博物馆集群。
2021年10月,入选100个“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地”名单。
课程实施
过程 | 时间 | 内容 | 地点 |
游 前 学 习 | 提前1周 (周末时间) | 1.搜集关于武则天明堂-含元殿、自在观音、方壶胜境、蓬莱仙境、圆明园西洋楼、凌云台、大唐西京千福寺、明皇避暑宫殿、宝津楼、永宁寺塔、大庆殿、唐总章明堂、南宋垂拱殿、元上都大安阁及大明殿、麟德殿、道教三清殿和玉皇阁、明清及民国街景建筑的相关资料; 2.网上搜集关于河北赵州桥、故宫金水桥、扬州五龙亭、颐和园荇桥、颐和园玉带桥的资料; 3.观看《冰河世纪》,搜集猛犸大象的生活史、化石的形成及研究价值的相关资料; 4.网上搜集有关矿石的分类、特点及利用价值的相关资料。 5.网上搜集我国文字的演变历史及书法鉴赏知识。 | 家中 |
40 分钟 (游前一天) | 1.研学导师(班主任)明确研学任务及要求; 2.团队建设:选出研学班长、安全员、讲解员、 宣传员、旗手;人员分成八组,两组挑选承担一个研学主题,各组选出组长。 3.明确安全出行要求。 4.研学导师提示《游学报告》写作要点 | 教室 |
游 中 体 验 | 7:30-8:00 | 1.研学动员会及安全要求;严明队伍排列规则。 | 操场 |
8:00-8:30 | 2.大巴车接学生到齐河博物馆群门口,明确步行路线。畅想可能见到的奇观。 | 车上 |
8:30-10:30 | 齐河博物馆群研学、体验、探究 | 齐河博物馆群 |
10:30-10:40 | 大巴车接学生返校,交流研学感受。 | 车上 |
游 后 总 结 | 10:40-11:40 | 1.交流研学心得,写一篇研学体会; 2.分组完成研学报告; 3.完成研学评价。 4.学习委员收集资料制作专题黑板报或手抄报。 5.宣传组制作专题美篇在学校公众号发布。 |
|
(一)行前课程
1.了解研学活动
研学实践教师带领学生根据研学课程手册,查询研学主题相关知识,收集研学的相关资料,熟悉研学活动地点、主题、路线和活动场所。
2.安全教育
研学实践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研学前的安全教育,如学习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守则,了解安全公约中涉及的研学安全问题并签订安全公约,了解紧急情况的处置流程。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查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注意事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行中课程
课程一:齐河博物馆群
研学地点:德州市齐河县
活动一:
对比圆明园部分复原建筑和现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行后课程
1.整理资料
引导学生完善研学课程手册,制作研究性学习思维导图,整理实践作品、照片与视频等材料。
2.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文材料、实践作品、视频等方式汇报研学成果。
3.拓展延伸
学生调查了解山东省其他地市标志性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大美家乡”“好客山东”走进青少年心中。
课程评价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结束,请同学们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反思和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悟,对研学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评 价,并邀请同行的伙伴、带队的老师写下寄语,为此次精彩的研学旅行留下宝贵的记录。
项目 | 评价分项 | 评价要点 | 自我评价 | 同伴评价 |
学习 过程 | 课程学习 | 主动参与,及时认真记 录,积 极探索,善于发 现。 | ☆☆☆☆☆ | ☆☆☆☆☆ |
团队合作 | 和谐相处,乐于助人,勇于承担责任。 | ☆☆☆☆☆ | ☆☆☆☆☆ |
遵守纪律 | 时间观念强,听从指挥,按要求参加活动。 | ☆☆☆☆☆ | ☆☆☆☆☆ |
文明礼仪 | 举止文明,注重礼仪,遵守秩序。 | ☆☆☆☆☆ | ☆☆☆☆☆ |
学习 成果 | 研究主题 | 主题鲜明、独特,与研究内容一致。 | ☆☆☆☆☆ | ☆☆☆☆☆ |
成果内容 | 内容充实完整,思路清 晰,有自己的观点与结 论。 | ☆☆☆☆☆ | ☆☆☆☆☆ |
呈现形式 | 体验研究特点,适合研究内容,新颖独特。 | ☆☆☆☆☆ | ☆☆☆☆☆ |
展示效果 | 语言流畅,表达生动,能积极与同学交流互动。 | ☆☆☆☆☆ | ☆☆☆☆☆ |
个人 感悟 |
|
同伴 留言 |
|
教师 寄语 |
|
大家共同制定评价标准,评选出多种有特色的奖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