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简介:
城子崖遗址范围南北长500余米,东西宽400余米,面积约22万平方米,可分为周代城址、岳石文化古城、龙山文化古城上中下3层。其中,上层为周代城址,即灰陶文化期城,基本上是一座春秋城,上限可能到西周晚期,下限约在春秋末年,战国时已经废弃 ;中层为岳石文化古城,即黑陶文化期城,其形制与下层龙山文化城一致,在层位上相互衔接,不存在间歇层,是一座时跨龙山、夏代两阶段的早期城址 ,早期城墙基槽借用龙山壕沟修整而成,城墙的结构特征为其“筑而不起”(有基槽,墙体却不高出地面),城墙外每期护坡与壕沟的清淤存在紧密联系,在岳石期城墙主体外侧为保护墙体的“包夯”结构;下层为龙山文化城址,平面近方形,东、南、西三面的城垣比较规整,北面城垣弯曲并向北外凸,城垣拐角呈弧形,城内东西宽约430米,南北最长处530米,面积约22万平方米,城墙大部分挖有基槽,有的部位在沟壕淤土夯筑起墙。城墙夯土结构有2种,一种用石块夯筑,一种用单棍夯筑